粪菌治病!移植功能菌群,重建患者胃肠道内环境
发表时间:2022-09-30 作者:admin 阅读数:320你知道吗?我们的体内和体表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比我们的细胞数量还要多!它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与人类相爱相杀,最终和平相处,形成了“人体共生微生态”。
肠道作为微生物最主要的栖息地,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肠道微生态”,与每个人的健康和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粪菌移植的历史
粪菌移植起源于中医,发展于西医
从古至今,粪菌移植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直至如今写入临床指南。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曾记载“并善,又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旧者佳”,当时用于治疗中毒性腹泻及感染性肠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也曾对粪菌液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做了记载,但当时并未对其传承推广。
西方关于粪菌移植最早的报道出现于1958年美国,Eiseman等医生应用粪便灌注疗法治疗伪膜性肠炎,使重症感染患者得以康复。2013年华盛顿大学Surawicz C M教授把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正式写入指南。直至今日,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帕金森病、血液系统等疑难病的治疗中仍有很大前景,关于微生态的各种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让健康菌重新掌握患者胃肠道局势
粪菌移植(FMT),也被称为“肠菌移植”或者“肠道微生态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对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
换句话说,就是采集健康者的粪便,经多个环节处理后,将健康菌群输注到患者肠道内,让健康菌重新“掌握局势”,恢复被破坏的内环境。
粪菌移植适用于哪些病症
粪菌移植”是一枚“重磅炸弹”,因为它是快速改变肠道菌群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细菌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增值。如果这个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如肠道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自身的菌群可能会永久失去恢复平衡的能力。
粪菌移植主要运用于治疗肠道相关性疾病,如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放射性肠炎等。
同时还用于治疗一些非肠道疾病,如肝脏疾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
北京富玛特粪菌移植的供体
要移植粪菌,那就要解决“原料”来源—粪便。
粪便是粪菌移植的核心成分,而这粪便并不是随便一个人的都可以,也不是可以简单提供的。
为了分离一份优质的不含病菌的粪菌群,对捐粪者的要求很高。必需没有任何疾病,饮食生活都很健康,至少3-6个月内没有发生腹泻、没有使用过抗生素,而且必须没有传染病和胃肠道疾病,还有其它多项限制性条件,这就需要医生来进行专业判断。一般可以优先选择儿童或年轻人粪菌标本。
我院目前开展粪菌移植技术的前期标本收集及标准化粪菌制品的制备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卓源健康人体微生物组研究联合实验室完成。
粪菌移植流程与实现途径
(1)流程
原理:利用健康人肠内菌群占领患者肠道,取代失调菌群
制备:无标准方式,一般是将健康人粪便与食盐水混合,冷冻制备
方式:可通过鼻胃管或以内视镜进入十二指肠或大肠附近,也可灌肠使用,最后,通过胶囊给药。
(2)实现途径
a、经上消化道途径:主要指口服菌液、菌群胶囊;
b、经中消化道途径:通过鼻肠管、胃镜活检孔、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及空肠置管等;
c、经下消化道途径:通过结肠镜、经肠造瘘口、经肛保留灌肠。
粪菌移植后的注意事项
结肠镜下移植后,需要卧床休息至少2小时,尽量避免下床活动。
经肛保留灌肠一般建议在餐后3小时(可以选择晚间睡前)实施,以避免餐后肠蠕动的高峰期。灌肠后即休息,避免下床活动,卧床时采取膝胸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各15分钟交替休息。
术后一般建议半流质饮食,推荐摄入米汤、稀饭、馒头,根据病情逐渐开放饮食。
粪菌移植术后随访时间:一般建议移植术后1周、4周、12周进行一次随访。
粪菌移植技术总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多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